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慧能大师坛经语录推荐
“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随着信息交流的加快,大家都会分享自己看到的短句。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句子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找到了“慧能大师坛经语录推荐”的答案现在就来了解更多,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句子!
慧能大师坛经语录推荐(1--17条)1、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2、要知道,老鼠不去猫窝里偷吃,不在猫爪子上拉屎,知道避开危险,正是它有佛性的证明。它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肉体与心灵上的烦恼,也想远离、消除这些烦恼。这种避苦趋乐、寻求解脱、向往平安、愉悦的心性,正是众生佛性的显现。这也就是说,老鼠本来具有佛性。
3、“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4、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日“摩诃”。
5、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6、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贪、嗔、痴)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极乐世界)。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8、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9、“随其心静,则佛土净”。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10、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11、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
查看更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名言警句摘抄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2、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8、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9、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0、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1、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2、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
查看更多>>1、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
2、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3、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4、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5、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6、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7、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8、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9、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
10、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11、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12、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荆听吾偈曰。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4、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15、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1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17、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
18、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9、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20、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21、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22、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23、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2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25、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26、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27、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28、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29、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30、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31、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查看更多>>01、 当你对他人付出的时候,你总是感到很舒服。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义行,以免稀释了这个美妙的感受。
02、 在一天之始就问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服务?」
03、 付出就是一种回报。
04、 施予是人世间最好的播种,它的收成是金钱买不到的欢喜。
05、 金钱是要流通才得以累积生命的能量。
06、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贫穷?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想和别人分享拥有的。
07、 有钱是福报,懂得如何善用金钱则是智慧。
08、 真正的拥有,不在于一己的独占,而在于能为大家所分享。
09、 财富跟粪尿相同,蓄积它便会发出恶臭,散布则能肥沃土地。
10、 钱财只有用来造福他人时,才是真正的拥有。
11、 凡是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赠与之后才会加倍增值。
12、 给活人送一朵玫瑰,强过给死人送贵重的花圈。
13、 如果想要快乐,就不要去想别人是否会感恩,我们付出只为享受施予的快乐。
14、 给东西给得爽快的人,等于给了两次。
15、 财富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16、 吝啬的人即使拥有也如没有一样的感到缺乏。
17、 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奉献多少。
18、 以「付出」来庄严自己的生命。
19、 爱不独是一味的给予,而是要明智的给予和审慎的保留。
20、 世上最高贵的事,莫过于施恩而不望报。
21、 如果有人拿走了你的东西,告诉自己,就当那是一件礼物吧!否则,仇恨将无止息。
22、 有钱不用是死钱,唯有在用钱时,它才是活的。
23、 我们以所得维生,而以所给予的充实生活意义。
24、 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25、 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以为家法,礼也;俭以训子孙,智也。
26、 在这世界上,并不是收取什么,而是付出什么,才可以使我们致富。
27、 使自己获得好处的方法,是将好处施诸别人。
28、 给予,是生命中最伟大的喜悦。
29、 生命的价值在于你所给予的,而不是你所积聚的。
30、 成为一个给予的人,而不是一个总是收取的人。
31、 完全付出,不求回报,才能自由自在。
32、 快乐与求回报是成反比的。
33、 钱来来去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把爱分给最需要的人,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4、 当你发现美好的事物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分享给任何一个你遇见的人。
35、 那些施比受还少的人是无权再要求收受了,因为他们
查看更多>>